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。4月24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市市场监管局、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公安局、青岛海关等部门联合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。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我市将知识产权工作嵌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取得新进展,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激发创新活力,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上聚焦发力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党组书记高善武介绍,2022年,专利创造量升质优,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.45万件;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.94万件;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.99件;PCT国际专利申请2351件,均居全省第1位。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,我市共获金奖1项、银奖3项、优秀奖16项。商标注册稳步发展,2022年全市商标申请量9.04万件;商标注册量7.23万件;驰名商标总量达152件,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5.77万件。地理标志作用彰显,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(山东平度)”获得认定;“胶州大白菜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”获批筹建。全市拥有崂山绿茶、即墨黄酒等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北宅樱桃、宝山蓝莓等3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促进转化运用,在知识产权赋能产业上聚焦发力。高价值专利培育取得新成果,遴选“多色激光投影光源及消散斑技术及应用专利组合”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(专利池)18项,培育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竞争优势。专利导航项目取得新成效,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为方向,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36项;市级专利导航项目20项。3个项目确定为2022年省级专利导航。青岛高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。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,优势企业100家。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取得新进展。面向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国有企业和专利服务机构,在确定的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计划14家试点单位推行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。构建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取得新拓展,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“入园惠企”行动,开展智慧家庭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、专利标准化和专利投融资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,带动全国智慧家庭产业升级发展。
加大保护力度,在知识产权保护质效上聚焦发力。全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,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。青岛西海岸新区(机电产品)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,成为国内首个机电领域国家级快速维权中心。建立专利快速预审申请主体备案机制,以生产、研发或者经营方向属于海洋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主体和代理机构为重点,累计审核130家企业完成专利快速预审申请主体备案。完成两批非正常发明专利申请核查任务,向省局审核推荐309家专利申请精准管理名单。
切实优化服务,在知识产权服务效能上聚焦发力。指导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——崂山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评估。“示范区”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220家、从业人员达到1200余人,各业态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基本形成。省内首个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——“青岛西海岸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”成立。推行专利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,使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地区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市累计开办专利权质押贷款保险459笔,累计保险金额17.45亿元,贷款金额16.63亿元,惠及企业726家。建立以指导信息处理中心、能力支撑中心和协调服务中心为框架的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,在全球12个国家(地区)设立海外办事处,在全市建立了14个联络站、4个联络站分站,10个支持机构,协同各区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“走出去”。
今年,我市将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,以“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”专项行动为动力,以实施“青岛优品”工程为着力点,以服务型执法为保障,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、运用效益、保护效果、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,服务实体经济,激励创新创造,赋能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