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一季度,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688项国家标准中,我市累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6项,同比增加69项,参与度达到16.8%。
今年以来,围绕我市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,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进标准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,强化标准供给发展壮大新兴产业,超前标准研究培育布局未来产业,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,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愈发凸显。
先导产业领域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方面,海信视像科技、青岛理工大学等参与制定《信息技术 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》《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应用程序接口》两项国家标准;海尔科技、海信电子等参与制定《人工智能 大模型 第1部分:通用要求》《人工智能 大模型 第2部分:评测指标与方法》《人工智能 大模型 第3部分: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》系列国家标准,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撑。
新兴产业领域,固态电池、海洋能开发、智能装备等方面,海克斯康参与制定《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》,黑猫新材料研究院参与制定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电阻率的测定》,在固态电池国家标准领域取得突破;中国海洋大学参与制定《海洋能 波浪能、潮流能及其他水流能转换装置 第4部分:新技术鉴定》,为海洋能转换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;海上综合试验场参与制定《船舶与海上技术 压载水管理系统(BWMS) 紫外反应器的比例缩放数值模拟与计算》,为紫外法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设计提供方法。
优势产业领域,智能家电、高端化工、食品饮料等方面,青岛有屋科技参与制定《智能床》、海信冰箱参与制定《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》,智能家居产品愈发注重舒适性、适老化发展;青岛伊克斯达公司参与修订《再生橡胶 通用规范》,为橡胶循环利用提供技术保障;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主持研制《崂山绿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》《青岛红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》,在北方茶领域首次实现了“青岛茶”由文字标准到实物样品的新突破。
下一步,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组织实施“标准化+”创新行动,在行业级市场,瞄准高端前沿精准地聚焦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以标准创新进一步强劲产业链条、提升产业能级;在企业级市场,推动企业技术标准转型升级,实现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,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;在个人和家庭消费级市场,推动家居用品向高端延伸,加快生活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。通过构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,努力为全国标准化创新发展贡献更多青岛力量。